号外|| 士兵的重负 | 猛哥

 

写在前面的话:

俄罗斯与乌克兰又剑拔弩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准备就此写一篇,查阅资料时,突然想起一个读者讲过她爷爷的故事。

谜一样的老人。少年从军,被内战裹挟,政权鼎革后,为求自保,漫漫一生,绝口不提往事。去世后,家族记忆再也无法打捞。

关于战争,不乏宏大叙述,但我更关注个体命运。在媒体从业时,做战地报道,亦是如此着笔。

本文系2012年圣诞节后赴缅北采访所写。时值缅甸内战正酣,中缅边境炮声隆隆,难民云集。

目睹战争中涂炭的生灵总是分外难受,可相似的戏码却反复上演。

感谢那年一同涉险的两位摄影陈辉、谭庆驹;感谢编辑吴倩姐姐。

陪我穿越丛林的士兵岳桐(音),希望你安好

1

这便是缅北了。虽是北半球的一月份,但白天空气依旧热得令人眩晕,水面上浮起椰子油、檀木、肉桂和姜黄的气味儿。

在这个东南亚国家里,战火已经燃烧了20个月,十余万人流离失所,还无息止的迹象。我们首先抵达迈扎央,克钦独立军(K IA,简称克钦军)第三战区中心,缅北之战就始于该区。

迈扎央属于克钦邦东部省下辖的一个县,不打仗的年份里,常住人口8000左右,流动人口却有三四万人。它被称为克钦邦的“拉斯韦加斯”,大小赌场林立。成立最初的30多年,克钦军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出口玉石,种植毒品,但20世纪90年代后玉石开采权被缅甸政府军获取,毒品也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实施禁种。克钦独立组织学习其他特区,开辟赌场作为新的财源。

克钦军有两个最牢固的城镇,也是他们的家底。一个是迈扎央,另一个是克钦军总部拉咱,以经贸为主。两地为克钦军提供资本,各有一万左右士兵保卫。

1月23日,我们抵达时,迈扎央几成一座空城,商铺都关门大吉了。不时会有全副武装的士兵骑着摩托车进城购物。他们在城外20多公里处的深山与缅甸政府军交战。

克钦军士兵大都身着迷彩和草绿色两款军服。他们的右臂配有K IA红色臂章,标识是两把交叉的银刀,这种刀是克钦族须臾难离的物件。左臂的臂章则是各所属部队的番号。

战争是他们的成人礼

克钦军已经正式对外公开的有五个常规旅、一个机动旅、一个民兵师,共计3万余人,划分为6个战区,战区分别由各旅主官为主,组成军、政、民一体的战时集中统一指挥体系。为示区分,每支部队的标识不一。比如2旅是狮子、3旅是山水、5旅是五角星、民兵师是豹子。

巡逻的士兵正告我们,入夜后不要在街头走动。果不其然,晚10点之后,就连人头攒动的赌场都熄灯了。月亮消失在丛林的暗影后,可野狗依旧在嚎叫。

4天前,缅甸总统吴登盛宣布即日起停止对迈扎央的进攻,但实际上,缅甸政府军加强了对拉咱的进攻。据说,那里战况惨烈,接近白刃战。

克钦军第三战区愿意提供一辆车送我们去拉咱。克钦独立组织国际事务部的一位联络员反复告诫我们,迈扎央到拉咱直线距离虽约150公里,但需要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行程大概一天,这些山头被克缅双方分别占领,沿途可能会有交火。

2

 

太阳在低空中盘旋,夜间和清早都冷得冻人。

1月25日早,一辆破旧的皮卡车来接我们。皮卡车后斗里坐了5人,包括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4名去拉咱参军的小伙子。

皮卡车塞得满满的。沿途山上多茂林,植有上等的柚木。本就破败的道路被运送柚木的货车碾轧得更加不堪。

护送我们的士兵名叫岳桐,28岁,是一个脑子灵活的家伙,当兵七年了。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克钦军战士,后受伤亡故。他自己兄弟4人,现有3人服役。与克钦族青年一样,他们都以能穿上军装为荣。

那4名上前线的小伙子都只有20岁,稚气未脱,对于战争是什么样的景象,他们并没有概念。其中一个来自密支那名叫黄三合的年轻人说,他的家乡被老缅占领了,他无处可去,唯有战斗,收复家园。这是克钦族人共同的情思。对于缅族怀有难以根除的仇恨。

由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采取的民族分化政策,以及缅甸历届政府推行大缅族主义,导致其国内的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这些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曾让缅甸陷入长期内战之中。克钦军即是缅甸国内最老牌的反政府武装之一。

在2011年6月9日克缅双方开战之前,克钦军军官学校校长MA R A N Z A OSEN G接受采访时介绍,克钦军队的前身是英美军队建制的英国雇佣军和美国景颇(克钦)101突击队。

1948年1月,拥有五个营兵力的101克钦突击队转入了新成立的联邦国防军。昂山将军被刺,他的继任者并没有遵循《彬龙协议》。1949年,克伦族武装反抗缅甸联邦政府,克钦人随后加入了克伦人的抵抗。

1961年2月5日,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克钦独立军”,布莱森任主席兼总司令。其宗旨是“反对大缅族主义,建立拥有主权的独立的克钦共和国”。

1963年6月至1964年11月,克钦军十分活跃,在缅北多地都建立了据点。政府军从1964年12月开始对克钦军进行围剿,持续10个月的战斗使得克钦军伤亡惨重。政府军和克钦军打打和和,1962年、1973-1974年、1980年至1981年,双方先后多次签订过停战和平协议。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瓦解,克钦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不利。缅甸政府军向该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占领了其部分地盘,重创一个旅并围困另一个旅。一场大雨阻挡了政府军的进攻。

1994年2月克钦军与缅政府达成停战协定。其兵力从6000余人减少到3000余人,控制区缩小到1万余平方公里。2001年2月,克钦军部分军官发动兵变,当初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议的原克钦独立军司令、克钦第二特区主席早迈被认为奉行“投降主义”,而被军队推翻。接替早迈任主席的是克钦独立军的创始人之一都斋。

2009年,克钦军改组中央,增选10名基层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其中2名妇女。恩版纳(M aj-G en N ban La)少将提升为中将、升任第二副主席,原外交及盟军关系部部长拉嘉博士(D r.Laja)提升为总书记,原独立军总书记甘绍(Col G am Saw ng)上校代替恩版纳担任总司令。

无论如何更迭,克钦军始终是缅甸境内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一。

去往拉咱的沿途设有很多检查站,执勤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士兵。克钦军士兵都配发步话机,天线可拉到一米多长,还可以当做收音机使用。里面有一个专门频道,是播放总司令枯燥的讲话,不过士兵们休息和挖战壕时都会调到音乐频道,一名同情克钦人的外国流行女歌手是他们的最爱。

当有车辆或不明身份人士接近时,从附近山头的树林里就会突然钻出一队士兵,形如鬼魅,加以盘查。由于习惯在山间密林生活和战斗,克钦军又被称为“山兵”。

 小摩托,丛林战必备

美国探险家盖洛1903年曾到过缅甸,他在游记中这样描述:“克钦人是丛林旅行的最好伙伴。如果你把他扔进河里,他会口衔鱼儿露出水面。”这些幽灵一样的丛林战士天生就是游击战的好手,二战时,他们发动的“影子战”让日本人吃尽苦头。

我们下车后,联络官会给士兵们送上药膏。林子里毒性虫类很猖獗,藏匿其中的士兵们屡被叮咬。一旦熟识后,克钦军士兵会表现得很友好,主动递过水烟筒或者槟榔。

一路上都能听到炮声,但有惊无险。当地时间晚上7点多,我们进入拉咱。与迈扎央不一样,拉咱气氛紧张,满大街的持枪士兵,每个人脸上都写满危险。

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天,缅甸政府军的一枚炮弹落在了距拉咱宾馆100米之处,克钦军总部在宾馆内办公。

3

 

拉咱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城市,只有两条街道,平房与棚屋杂乱相成。拉咱与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相通,两地互市,借此“克钦第二特区”的矿产及香蕉得以外运。“克钦第二特区”成立时,克钦军获准自主收取边境管辖口岸的关税。

2010年9月,缅甸新政府宣布“克钦第二特区”政府为非法组织,其控制的拉咱口岸亦是“并非国家认定的贸易口岸”,切断了克钦独立军的财源,这也成为冲突的诱因之一。

但是一些胆大的中国商人还在拉咱继续经营饭馆和服装店。1月26日早晨,我们在一家小吃摊前遇到了吴胜义,他是拉咱城内最富传奇色彩的“老兵”中的一个。

1968年出生的他在9岁那年被克钦军抓做童军。他领到了一支老枪、4枚手榴弹和15发子弹。枪支比他还高,锈迹斑斑。训练四个月后,他就被派上了战场,与那些老兵混编在一起。枪声大作后,他也跟着胡乱放枪,根本不关心是否击中目标。就这样,他安然无恙地活到了1994年,停战之后,他离开军队,娶妻生子,还买了一辆拖拉机,给工地上运送石材。

2011年克缅冲突开始后,他又被重新征召入伍。每一个克钦军战士入伍后都有一个编号,伴随终身,即使离开部队,如有战况,也得重新投入战斗。

吃完早餐,吴胜义跨上摩托车奔往拉咱西线阵地卡亚高地。因战线在山区,克钦军士兵都以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摩托车都是他们自己购买的。

距离拉咱五公里的卡亚高地战况激烈,从2012年12月24日起,双方形成拉锯战。克钦军投入1000余人,缅甸政府军则有3000余人,每天1000多发炮弹落在阵地上。

站在卡亚阵地上,可以眺望对面缅甸政府军据守的山头。双方距离是如此之近,我们的摄影师拉近镜头,甚至都能看到缅甸政府军的据点,和士兵们走动的姿势。

“咔咔咔”的自动步枪声、“突突突”的机枪声和“砰砰砰”的大炮声入耳不绝,在群山间回荡,炮弹爆炸后腾起的黑烟在空中缭绕一阵子。缅甸政府军还出动了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

战斗的损耗很大,运送武器和弹药的卡车风驰电掣,当卡车到了山脚下,士兵们再搬到摩托车上,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直抵前线营房。

克钦军最主要的装备是轻武器,包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的A K -47冲锋枪、65式步枪、班用轻机枪和少数经过改动的81式步枪。此外,还有少量45炮及120炮。

克钦军军事委员会一名上尉说,他们在拉咱设有一家兵工厂,能仿造部分轻武器,有80%的轻武器是该厂生产的。重武器是缅共武装分离出来时的“遗产”,部分源于缴获缅甸政府军的装备。

炮声停息后,巡逻小分队会出动,防止对方偷袭,在丛林里,望远镜并不管用。巡逻的士兵则必须将步话机调到特定的频率,他们一般五到十人一队,在密林中,全凭这个小玩意儿联系。而一旦发现敌情,也凭此与后方联络。有意思的是,他们有时候会误调到缅甸政府军的频率,能清楚听到对方士兵的交流。

深埋在丛林中的地雷是士兵们最为担心的。有些地雷是缅甸政府军所埋,更多的地雷则是克钦军士兵埋放的,因为各小队换防,自己人都很难准确获悉地雷区。每次巡逻前,士兵们都会祷告。

士兵们在营房前燃烧木头,架起吊锅做饭。山下会有人定时送来大米和白菜。营房是个竹席搭建起的地方,闻起来有股不明的味道,堆满了发霉的被褥,士兵们都宁愿睡在屋檐下,隔着山头可直望河流。难民营就安置在河边,很多士兵的家人都住在那里。

当天下午一点多,指挥官通知我们撤离,他们决计放弃阵地,卡亚高地失守。晚些时间,克钦军战情通报称,卡亚高地保卫战33天来,击毙、击伤或俘虏缅甸政府军官兵共约1200余名。克钦军方面也有近200名官兵或阵亡或负伤或失踪。

 

4

 

西线失守后,北线的M ai SaPa阵地就成为拱卫拉咱最后一道防线。

克钦军军官学校在去往M ai SaP a的路上。为了培养自己的军事指挥人才,克钦军在拉咱城外创办了一所军官学校,克钦学生10年级(相当于高一)过后,可申请入校,男女皆可,但录取严格,学制三年。学员们毕业后即为少尉,是克钦军的骄子。军官学校使用的教材与缅甸政府军军官学校大体相似,但会辅以自编教材。

与西线的高山密林不同,北线较为平坦,是大片的香蕉林。烽烟四起,香蕉成熟了也无人采摘。金矿也不见人影。沿途都是废弃颓败的村寨。战火重燃后,人们都拥入难民营,逃离得很仓促,以至于很多房子外面还挂有晾晒的衣物,在风中飘荡。一些家狗也就成了野狗,四处游荡,瘦骨嶙峋。

M ai SaPa阵地指挥官是一名65岁的老人,他说自己并不算是克钦军中最老的军人,他曾在多个战区任职,德高望重。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当兵,已不在人世。谈及此,他已无悲伤之态,戎马一生,早已见惯生死。他还有五个孙子,长孙15岁了,正是他当兵的年纪。他说,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也会把孙子送上战场。这是克钦人的宿命。

经过指挥官的允许,我们趟过河流,去最前方的岗哨。几天前,双方在河边交火,缅甸政府军留下一具士兵的遗体。

天气晴好时,可以看到缅甸政府军的据点,一个叫南山羊的村寨,房屋大都被烧毁。岗哨在缅甸政府军狙击手的射程之内,我们上去后,都不敢抬头。距离太近,守卫的士兵不能生火,他们将煮好的米饭装在塑料袋子里,挂在树枝上,饿了就抓出一把,捏成团,蘸辣酱吃。

那一整天北线无战事。士兵们兴致很高,几个年轻人脱衣下水抓野鸭,改善伙食。

在拉咱城可以收看拉咱电视台,内容重复而单调:一个面无表情的女主播念完五分钟的稿子后,会播放一段M T V,曲调悠扬激昂,主题都是关于克钦军士兵的学习、生活、训练和战斗。

在这些M T V中,英姿飒爽的女兵很受关注。经争取后,克钦军军事委员会允许我们去一个叫M U N G SE N G Y A N G的女兵军营,位于一座大山的背后,面临小河,隐蔽性极强。

一名少尉是她们的领导,她才二十岁出头,脸上还有很多痘痘,但目光果敢,身材壮实。她说,克钦军里面有一定数量的女兵,年龄从18岁到25岁。入伍后也要进行三四个月的军事训练,但不会投入前线参加战斗,在后方做一些支援工作。比如输送枪支弹药和粮食等。

小姐姐不知现嫁人否

不出勤时,她们都呆在独立的营房里,百无聊赖地打发日子。太阳升高后,在训练场上,一群群棕色小鸽子低空慢飞,而绛红色的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互相追逐着。鸡是女兵们喂养的。此时的她们年纪太轻,还认识不到,老是过这样的生活,等待她们的将是什么。

 

5

 

伤亡从来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克钦军在各战区都设有野战医院,不过医疗条件简陋,前线士兵受伤后,先送往战地医院初步处理,然后就近送至城区治疗。

拉咱医院就一栋三层主楼,还有一栋一层副楼。主楼安置伤兵,不时会有重伤者死去。副楼则收留产妇,常有新生儿降世。对于克钦人来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战争,早已习惯了生与死在生活中并行发生。

前线送来的伤员都双腿不全,是被缅甸政府军飞机扔下的炮弹所伤。炮弹的威力巨大,以致士兵们受伤若干小时之后,依旧昏迷。

克钦邦组织卫生部副部长说,除了敌方的炮弹,士兵们最大的杀手是地雷。

JE Y A N G难民营是克钦邦56个难民营中最大的一个,就在拉咱郊外,现有7600余人。营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8名被地雷炸断腿的退伍士兵。

48岁的李三利是其中年纪最大者,他在与缅甸政府军交战十多年后,于1987年退伍。他原以为从此可享平静生活。岂料,战火重燃。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士兵,他重新被征召入伍。但这次,他没能全身而退,在一次巡逻中,他踩上了地雷。

他们算是幸运的,更多的士兵死去,甚至都没能留下全身,草草而葬。1月27日,我们到拉咱城外的墓地致哀。山坡上又新挖了三列新坟,野草已有齐膝深,野狗在草丛中窜来窜去。新隆起的坟头黄土蓬松,竖立的十字架上写有死者军中编号、姓名、年龄、死亡日期和地点。

很快,就有4名阵亡士兵送来埋葬。那一整天,在距离拉咱城区五公里外的第二道防线,克钦军与缅甸政府军一直都在激战。一天之前,卡亚高地被缅甸政府军占领。形势陡然变得对克钦军极为不利。

战士们说,死者是在战斗中遭遇缅甸政府军的武装战斗机。炮弹从天而降,落在他们的身边,巨响过后,他们双腿皆被炸断,血流不止,当场死亡。

阳光斜射在墓地上,也映照着泛黄的棺木。四只黑紫色的乌鸦猛扑下来,落在了附近的墓碑上。不远处,还有一群士兵在奋力地挥舞铁锹,为死去的战友深挖墓穴。

牧师祷告之后,棺木入土,死者丧事既毕,士兵们或钻进皮卡车,或跨上摩托车,又往前线而去。那里的战斗还在继续。大炮的回声在墓地上清晰可辨。偌大的墓地只有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他是石匠,正在为阵亡人制作墓碑。

拉咱终于平静了几天,夜晚没再听到炮声。白天,基督教徒们在教堂做弥撒,为族人祈祷;晚上,手持蜡烛的天主教徒们则上街游行,再次为族人祈祷。

难民营中的祈祷

2月1日,虽然阳光不再刺眼,可天气依旧很热。当我们离开拉咱时,在街头没有碰到吴胜义,他常去吃早餐的小吃店老板说,他一早就坐车去往另外一个战场了。能不能再见到他,没人知道。


精选留言
  • 28
    此刻坐在书桌前吃着巧克力喝红茶突然觉得是莫大的幸福。
    42
    作者
    趟过一条河,河那岸的小孩在难民营里嗷嗷待哺,河这岸的小孩在街道上撒欢奔跑。那一刻,真是感慨万分。
  • 32
    和岳桐一起合影的是猛哥?挺帅的
    25
    作者
    帅谈不上,还算周正吧
  • 29
    猛哥文武双全
    14
    作者
    胆子贼小
  • 20
    猛哥好猛,看似举重若轻的文字中隐藏着壮怀激烈与危险,战争的残酷跃然纸上,为你们赞一个
    24
    作者
    值得赞叹的是坚韧的战争幸存者
  • 18
    身为同龄人,经历差距好大,还好猛哥记录了这些与我们分享,文字果然是最有时间价值的力量。
    22
    作者
    翻翻以前的文章,发现并不“面目可憎”,蛮庆幸,能写点抵抗时间的文字。。
  • 17
    日常给猛哥点广告
    12
    作者
    周末好
  • 13
    猛哥长这样呀。越来越敬佩你了。(长得帅的话就是越来越喜欢你了)
    12
    作者
    自信的人才敢这条留言放出来。哼,肤浅的家伙,颤抖吧。。
  • 9
    克钦族是不是都是华人?
    13
    作者
    与俺们国内的景颇族同一源头。。
  • 7
    实际上中国完全可以为他们主持一下,让他们谈判,隔壁邻居家里老打战,作为邻居,完全可以负责任的,你想想美国吧,他们也是经常做和事老,中国还没有学会做这些,怎么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历史上克钦是中国土地,民族也是中国的历史上某一族的后代,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搞的,好像没有介入调停。
    13
    作者
    已经谈判过N轮,其中多次在云南召开,但缅甸还有合法的政府,是主权国家,属于其内部事务。
  • 11
    猛哥绝对是全能型写手,向你致敬。 顺便说一句,人也蛮帅的。
    10
    作者
    太感动了 今晚加个鸡腿
  • 8
    15年去过一次盈江 隔岸观火的人 是幸运也是不幸
    11
    作者
    不得不感叹还是和平珍贵
  • 5
    五味杂陈
    11
    作者
    想想还有这么多艰难求存的人,有时候自己的劳累真算不得什么。
  • 8
    穿的都是中国的迷彩服
    9
    作者
    喝的还是娃哈哈矿泉水呢。
  • 9
    哇,看见猛哥晒照好开心呀,哈哈哈哈(花痴脸
    8
    作者
    自恋的大叔
  • 8
    素材从那来?你的亲历?
    9
    作者
    嗨呀
  • 8
    哈哈哈,原来猛哥长这样,从外表看不出来你的思想跟内在呢
    9
    作者
    内心狂野
  • 6
    猛哥是湖南或者重庆人?居然有胆去前线…
    9
    作者
    九头鸟
  • 6
    留言区好有意思,几乎都一一用心回复,这种互动很暖心...我倒是觉得外表很狂野
    8
    作者
    大家来看,我花点时间互动,应该的。。内外都狂野也算内外兼修吧。。
  • 5
    珍惜和平。缅甸还有个汉族的姓彭的果敢王,也是私人武装?彭家声?他是什么情况
    8
    作者
    彭家声又是另外一个故事。被赶下台了。80多岁还想打回去。。
  • 5
    不知哪里能看到猛哥从前的文章
    8
    作者
    找机会补发
  • 5
    缅北不是还有果敢吗?现在怎么样了 还有这里的战争联合国不管吗?不是有维和部队吗?
    7
    作者
    果敢也是一支。没有维和部队。
  • 7
    终于看到猛哥啦看了这篇文,感觉:生长在和平年代真好!
    4
    作者
    不要太失望哈
  • 6
    特意翻回去看了看照片,猛哥确实挻猛的
    6
    作者
    看内涵。。
  • 6
    战地记者是小时候的梦想~很少羡慕别人,无论是亿万身家还是美若天仙。但真心羡慕你。
    6
    作者
    那你是亿万身家+美若天仙了,换换吧~
  • 5
    猛哥,我们长得好像啊
    6
    作者
    这话没法接了
  • 4
    猛哥哪里查阅资料的
    6
    作者
    这都是采访呢
  • 4
    猛哥,可以写写墨西哥毒枭吗?最近在看美剧《毒枭:墨西哥》,好多毒枭头目不认识。希望猛哥可以写一写。
    5
    作者
    好主意
  • 5
    战地记者啊,确实很猛哥
    4
    作者
    惭愧
  • 4
    我可以去他们那个军校当校长,猛哥给介绍一下
    5
    作者
    可惜没留他们司令电话。。
  • 3
    真心佩服 怕是现役的也不一定有胆量去 也许你身份特殊吧?能人! 神人! 不简单!
    5
    作者
    不,淘金客,赌客以及偷木材很多,更神。
  • 5
    不愧为猛哥,直击战火第一线!反思战争的代价,珍惜当下的和平!
  • 5
    我喜欢这一类的记述类型的文字,平铺直述、真实客观,不带情感偏见,是非留给读者评,谢谢猛哥
  • 5
    所谓“血色的浪漫”,战场外的人看到的是浪漫的情怀,战场中的人永远身陷一片血红
  • 5
    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 4
    猛哥牛逼!
    4
    作者
    敢不敢转一个。哈哈
  • 4
    太感动了有猛哥照片
    4
    作者
    咳咳,看文章。。
  • 3
    猛哥的脸有点大啊
    4
    作者
    脸大吃四方
  • 4
    生活在和平时代和国度,是最宝贵的幸福,回顾人类历史,战争和杀戮一直并行,希望教育和科技可以改写人类自私的劣根性,希望永远和平。
  • 4
    虽然没有很直接的描写残肢断臂、血肉横飞,但字里行间充斥着战争的残酷……看了文章之后你会感觉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 3
    想看看东莞四大家的故事
    3
    作者
    写过一次,改日再写一篇
  • 3
    突然意识到照片儿右边的是岳桐,我一直以为照片儿左边的是岳桐为啥猛哥突然要大胆爆玉照了?猛哥也膨胀了么?
    3
    作者
    膨胀了,反思中。
  • 3
    很喜欢读你的文章,现在这样的文章太少了!浮躁的文字太多,用心写的文字太少,为你点赞!
    2
    作者
    谢谢
  • 3
    好文,全景展现克钦战争中的普通人。这些普通人的处境真的让人揪心,和平安宁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奢饰品。珍惜自己的生活吧。
  • 3
    我作证 照片里的猛哥是真的
  • 2
    周正?嗯⊙∀⊙!周正,齐整哩很……大家赶紧来围观吧,机会难得(←←)
    2
    作者
    憋这样~
  • 2
    粗犷的外面下藏着一个细腻的心啊猛哥出手,必是精品!!
  • 1
    猛哥多来点这种文章,看的会上瘾
    1
    作者
    喜欢就好
  • 猛哥文章我总是留在深夜拜读,可以细细品味
  • 月亮消失在丛林的暗影后,可野狗依旧在嚎叫。 这一句 见功底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