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幻】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系列——重回2008 | 老蛮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地球极其轻微的偏转了一下公转角度,并因此打开了一扇隐藏着的时空大门。第二天早晨,我们睁开眼睛,拿起手机打算刷新闻,结果发现还是老式的键盘机。我们打开电视,看到晨间新闻正在播放雷曼兄弟破产的新闻。我们推开窗户,看到楼下的平房区人来人往,热腾腾的包子铺和香喷喷的油条档随处可见。这一刻我们在惊讶终于确认,一切都回到了2008年9月。更难得的是,实现了集体穿越的国人全都带着此后10年的清晰记忆。我们看着还处于懵懂之中的欧美日各国人民,发出阵阵冷笑:等着吧你们,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彻底击败你们!

很快我们就平复心情,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2008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3万亿美元,显著超过了美国的6.3万亿美元。我们在这一年创造了2981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较2007年的2640亿美元增长了13%。并且伴随着欧美各国的基础制造业持续迁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势必还将继续增长。这个时候国内的物价普遍比国外便宜,中国大妈还没有养成出国买买买的习惯,此后十年让我们焦头烂额的服务贸易逆差因此还没出现,当年度的服务贸易逆差仅115亿美元。这一年我们吸纳了924亿美元的外商实际投资,并且国内的资金完全没有出逃的趋势,因此我们的对外投资仅仅只有559亿美元。因为上面这些原因,这一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56万亿美元,而当时美国的M2(货币总量)也不过是8.27万亿美元,相当于有19%被中国人挣走了。

这个时候的中国处处欣欣向荣,焕发无限生机。唯一的杂音在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崩盘状态,并带来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国内的地产市场一日三惊,也随之出现萎缩。这一年国内的商品住宅销售规模2.12万亿人民币,较2016年的2.56万亿,萎缩了17%。价格方面则出现微弱下降,这一年全国商品住宅均价3576元/㎡,较2007年的3645元/㎡,下降了2%。这也是我国从1998年启动住宅市场化改革以来,第一次出现全国范围的住宅市场萎缩与价格下行。

然而我们仔细一看,房地产行业在当时来说,也并不算是多么支柱,更没有绑架经济这一说。这一年银行的新增贷款4.23万亿,其中新增居民贷款(基本上都是购房贷款)仅6400亿,占比仅仅只有15%,哪里会像2017年那样,银行新增贷款的53%都是居民贷款。对于熟悉未来历史的我们来说,2008年的地产市场如果要萎缩,那就让它萎缩了吧,其实也并不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多大的冲击。毕竟以全国3576元的均价的来说,也不比建筑成本价贵多少,你要说这种房价有多少泡沫,那还真是谈不上,就算房价再跌,也跌不到哪里去。集体穿越而来的全国人民此时都淡定得很,就等着房价继续降一降,就冲进去抄底。所谓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在此时此刻,根本就不存在。欧美日各国都深陷到了次级购房贷款爆仓的风暴之中,金融系统在连锁反应之下被抽干了流动资金,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是中国当时相对封闭的金融机构根本就与这场风暴无关,也完全没持有哪怕是一毛钱的次级债券。唯有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惊恐之下,纯粹是因为信心问题出现了下跌而已,在实体经济层面,根本一点问题都没有。

就在这样的淡定情绪之下,时间很快就过了两个月,到了2008年11月。在原本的历史线上,这个时候杭州万科由于降价售楼,爆发了一次轰动全国的老业主砸售楼部事件,并引发中央的直接关注。再到这个月底,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将会由于这一场事件下降近两个百分点,并且四万亿投资计划也将陆续出台,试图拉动经济,恢复地产市场的兴旺。然而这一次,杭州市民安安静静,看着眼前从一万降到9千的房价,再想想10年后均价都要突破5万,根本就不觉得眼前的这点价格波动算个什么事。中央层面因此也是非常淡定。只不过是些许房地产市场的波折而已,哪里能够因此就启动印钞机。毕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国之重器,绝不可轻动。中央因此死死的摁住了地方政府的借债救市冲动。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地方政府借债在财政法规上依然还属于违法行为,唯一有资格借债的政府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形式也只能是公开发行国债。对此后十年的历史都了如指掌的中央政府,在这一年的11月份发布命令,地方政府借债属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地方主官就地免职,以此杜绝地方政府以借债形式大兴土木之风。

与此同时,高瞻远瞩的中央政府开始敞开国门,放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限制。最关键的举措,是取消了外国汽车企业必须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的限制。更加吸引人的是:对于愿意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搬迁到中国来生产的外国车企,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由中国政府提供担保的低息长期信用贷款。很快这条政策就被推广到几乎所有外资科技型企业。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开始直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手,收购濒临破产的优质外国企业。这个时候的外国企业正面临着金融机构抽回资金的巨大压力,现金流普遍处于极度紧张之中,大量的优质企业正在破产边缘徘徊。看到中国政府的如此举措,焦头烂额的外国企业家们当场有了绝处逢生的快感。虽然欧美各国对中国普遍都有诸多的高新技术出口类的限制规则,但是在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在企业家沉重无比的资金压力之下,这些规则或者被推翻,或者被无视。所有的企业家都将中国视为了救世主,启动了搬迁到中国的计划,或者直接将整个企业卖给了中国。

在另一方面,没有基建压力的中国各级政府手里资金充沛,它们在11月份敏锐的发现当月的进出口数据同比出现了小幅下降,这算是民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先兆,于是当即启动了对民营企业的中国版扶持计划,具体措施有两条:地方政府为民营企业用于技术升级的贷款提供担保,并降低50%的贷款利率;对民营企业将利润再投资于技术升级的,可以相应免除企业所得税。如此高强度的工业企业扶持计划,刺激了企业技术升级浪潮,全社会的资金大规模流入生产线升级换代以及技术研发领域。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出现的大规模基建投资,被大规模的技术投资所取代。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重复投资与亏损,地方政府所担保的各种民营企业贷款同样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坏账,但是与原来的时间线上那些毫无效益的基建投资相比,这一次的技术投资直接引发了中国的全社会技术升级浪潮,并带来了全社会生产效率的质的飞跃,在投资效益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启动了全新的“985工程”评定标准,在这场大规模的技术升级浪潮中,能与企业达成合作并真正完成可供实际应用的技术成果的大学,将会被视为最优秀的大学,享受财政上的优先补贴。这种全新的大学等级认定标准,促使全中国的学风为之一变,真正精通技术发展与落地的教授们纷纷走上大学的领导岗位,一系列真正具有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纷纷涌现,并自此开启了中国的产业科技化与精细化生产之路。

到这个时候,经历过原本时间线上的十年地产狂欢的底层国民都开始懵逼。原本他们都在兴致勃勃的等着“四万亿大基建计划”的指令枪响,就开始疯狂买房。结果在这条全新的时间线上,中国政府开启的是全新的企业投资计划,引发技术投资浪潮。资金疯狂的涌入到技术领域,对房地产根本就不屑一顾。底层国民原本想好的各种新区置业计划,比如抢占郑东新区余杭新区的中心楼王什么的,因为大基建计划不复出现,因此各种新区根本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真真正正的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对老旧厂房的升级改造投资。尊重实业的风气确立了起来,企业家们获得了真正的尊重。老百姓在惊讶之余,抛下了炒楼的念头,转身投入到了这场对中国来说完全是全新的技术革命之中。

而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为民企提供技术升级贷款担保的唯一条件,就是在贷款存续期间必须获得一位企业董事会席位。这名董事不享有提案权,也不得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他的核心职责就是确保资金确实用于技术升级,并且对于违反该资金用途的生产经营计划,拥有一票否决权。如此制度安排,使得中国各级政府与民营企业建立起了极深的联系。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自此终于有了真正的友谊。那些派驻董事到2013年之后陆续回归政府体系,成为我大中国第一批真正懂得企业经营与权力制衡的实务型政治精英。他们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真正的政治变革。

然而,就在这条全新的时间线到达2013年5月的时候,地球的公转轨道再次发生了一次不可被察觉的偏转,时空之门再次打开,一切时间线重置。到第二天早晨,国人从睡梦中醒来,惊讶的发现,此前的五年变动轨迹都已经被抹去,历史已经回归正轨,四万亿大基建投资计划如期而至,并将在一个月后爆发出它的第一波核打击:钱荒,即将发作。而这一次,拥有集体穿越经验的中国人,将会如何正确应对?请期待第二章——重回2013。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