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车坠江,外媒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关注? | 林伯虎

Fury Erupts in China as Video Shows Fight Led to Fatal Bus Crash
In their final moments, the passengers screamed.A woman stood at the front of the bus, slapping the driver with a cellphone. The driver hit back, losing control of the bus and sending it plunging nearly 200 feet into the Yangtze River in southwestern China.

原文:https://www.nytimes.com/2018/11/02/world/asia/china-bus-crash-fight.html

fury
['fjʊərɪ]  n.狂怒;暴怒;激怒者slap

[slæp]  vt. 拍击;侮辱;掌击;掴…的耳光

plunge

[plʌn(d)ʒ]  vi. 突然地下降;陷入;跳进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plunge
过去这周,全中国都在讨论重庆万州这辆离奇坠江的公交车。
但外媒并没有。直到刚刚这周末。

你能想到的所有外媒,都扎堆报道了这起悲剧。

为什么这时候跳出来?为什么之前都沉默?结合音频,我今天会讲三件事。

外媒如何关注重庆这场车祸?

这种关注(?)背后说明了什么?

这场车祸的责任到底该谁来背?

1

一件件来说。西方各家媒体在报道这起事件时,他们关注的重点主要还是事件本身。

注意,对于善于从具体事件中上纲上线的这几家外媒,“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是“借题发挥”,这其实是很不寻常的手法。

就像今天音频讲的这篇《纽约时报》,开篇别的没讲,专门用了38个词来还原悲剧原貌。

“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乘客们失声尖叫。一名女子站在公交车前门,用手机拍打司机。司机还击,失去对公交车的控制,并致公交车下落近200英尺,坠入中国西南部的长江。”

然后,交代事件的背景,讲述事件细节,甚至,还专门配了张地图,告诉全世界:重庆在哪里。
相比之下,以前遇到中国新闻,就会用特别长篇幅来叙述的“中国网民反应”,这次居然只有寥寥数句。比如,提到了中国网民在微博上的“常规”反应:认为女乘客和司机的做法“太冲动”。

再比如,有律师表示应加强执法,要严惩那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且提到乘客跟司机发生争执甚至主动攻击司机的行为在中国社会并不罕见。用受访者的话说,这起事件“非常典型,而且性质非常恶劣。”

另外,《纽约时报》报道中还提到一点:就是在这起事件刚刚发生时,包括一些中国官方媒体都站出来指责车祸中被波及的红轿车女司机,而这种对女司机先入为主的偏见也在这次事件中引发了中国网络的热议。
但是除了这几句,我不得不说:他们对事件的解读,几乎没有。不仅这家,我翻看的诸如CNN、BBC之类的报道,也是如此。

甚至,从篇幅上也能看出来。

像《纽约时报》这种报纸,各位如果看他家的纸质版就很有数,每天出来的报纸厚得就像是一本书,其中的报道动辄就千字文。

但是即便是像今天这篇报道,加上作者名、日期、配图、文字,满打满算500多个词。

因此,对于这次的公交车坠江事件,结合我看到的多家外媒,归纳起来是这样的:

第一,报道广泛。西方不管小报还是大报,都至少在上个周末把事件曝了出来。

第二,他们的报道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事件本身。

对于这起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各大外媒要么提的很少,即便像《纽约时报》这样提了,也只是蜻蜓点水。

所以通过对这些维度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外媒对这起事件的关注基本上还是定性为偶发的社会新闻,甚至远没有像中国社会这样上升到对社会中这种冷漠人性的反思。

2

那么就引出一个问题,外媒的这种点到即止,我们能够从中解读出什么?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点:

首先,说明这起事件中,重庆执法部门的处置是得当的,尤其是在周五公布视频这件事情应该说不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起到了很重大的舆论引导效果

其实,这次的官方反应从事件一开始就很及时。先是前几天官方公布的事发时桥面上的画面,大家一眼即知红车女司机是正常行驶,于是在中国网络上就自动引发了一场自净行动。“女司机是肇事方”的谣言很快消散。

甚至,关于女性司机群体的偏见,中国互联网上也有了第一波反思。
继而在周五,车内事发当时画面的公布,再配警方详细的事件调查通报,就更让人一目了然。包括本文一开头我们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外媒的报道都扎堆在周末,而且为什么除了事件本身他们没有过多解读?

其实就是因为周五的这个视频太直观、太有说服力了。《纽约时报》那还原现场的38个词,其实就是照着视频画面写出来的。这其实也印证了他们对这些官方资料真实性的高度确信

说实话,外媒这种对中国官方信源的高度确信确实不多见。

所以通过这起事件的舆情走向,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一个本来不需要证实的常识:

当人们能够看到真相的时候,不管是纯良的吃瓜群众也好,还是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也罢,都能够很快的定分止争,一切谣言很快烟消云散。

所以我想:政府在这起事件中的处置方式,特别是及时、透明的公开调查进展,不仅赢得了民心,也在国际舆论中为自己赢得了版面

3

当然最后,还想说几句多余的话。这起事件的调查通报,我觉得值得肯定的亮点很多,包括走访了多少人,调查多少辆车,包括对整体事件的还原,它的详细程度是能树立起调查公信力的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我还有一点疑问:大家在视频中可能也看到,就是司机在还手女乘客过后,他就开始往左打方向盘,致使公交车越过了中心实线,最终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请注意:司机并不是一边还击一边打方向盘,也不是在还击过程中被对方抢夺了方向盘。

也就是说,在还击乘客过后,司机主动地、在自己的意识控制下往左打了方向盘(而且不松油门),导致了悲剧发生。

这是司机有意识的、没有受到外部压迫的情况下、主动为之的行为。

关于这一点,在官方通报里也有原话: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

至少到目前(也可能是永远),我们无从判断司机这一行为的原因,但是不是故意、是不是被迫做出这个举动,我觉得是认定责任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点。我想:应当视作是司机,而不是乘客,要在这起坠江事件中负主要甚至可能是全部责任

也许我的讲法是偏颇的,但我觉得乘客用手机打你一下,甚至包括你的还击,并不能构成你往左急打方向盘的原因。

就好比两口子在车上吵架,女的扇了男的一耳光,于是男的就去撞护栏?

在这个过程中女乘客是有责任,但是最根本的责任是在于司机。

但是有些遗憾,在我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报道中,大家密集的指向还是在于乘客而非司机。

这起事件造成悲剧的根本,不是在于乘客骂了你或者打了你,而是你司机不应该主动故意的开车撞护栏。所以我们常说真相只有一个,其实通往真相的唯一的一把钥匙就是一条简单的逻辑:因果关系。

当然,所有对悲剧原因的探讨,目标也指向一点:

给社会一个真相,让悲剧不再重演。

对造成这起悲剧的原因,你怎么看?


精选留言
  • 278
    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是什么? 就是当你的身体在顺时针旋转(每秒转60°),头部却又迅速从右往左急速转动60°角以上时,你会感觉到自己在向右旋转,完全无法定位;如果头部从右往左转动时还伴随抬头低头时,还会感觉到自己在向前翻滚。所以大巴车司机在转身挥拳还击脑残乘客后,又迅速回头到正前方看路,等于头部回转了90度,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产生车辆正在右转的错觉,于是向左急打方向盘,当1秒后错觉消失后,司机发现车辆已经失控,于是大喊「完了完了」,15条生命消失了。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谢溯江在2000年对12名身体健康、休息良好、前庭正常、无晕船史的男性青年志愿者进行了上述的「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实验,12位受试者均出现了错觉,其中9位感觉自己在右旋,3位感觉自己在前翻。原因就是耳道半规管中是有淋巴液的,一边顺时针方向转身一边猛向左方回头90度时并观察外界时,淋巴液会移动,来自半规管、耳石以及视觉等突然传入中枢 ,使受试者突然产生到自己仍然在向右旋转的错觉。 所以,飞行员产生错觉的时候,都强调「看外不动内,动内不看外」,而司机师傅不懂这个,又被脑残乘客激怒,在产生错觉后没有第一时间紧急刹车反而是急打方向盘,对这个事故要负次要责任。主要责任当然是脑残乘客自己找死,还祸害了一车人。
  • 93
    灯火阑珊 司机有父母,有家人,又没有遇到什么大事。他一定不会为了这一点点事情把全车乘客往江里带的。而且看视频最后的动作司机并没有带着愤怒的情绪。我觉得虎哥最后的观点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这么大的事情不能猜测的。因为你不是代表你个人,你现在是有影响力的媒体。这多伤广大司机同志的心啊!也开脱了肇事者的责任。虽然我觉得虎哥做文章,做学问很认真,但我还是想提出自己的观点。
  • 79
    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目前点赞数最高的那条评论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 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赞那条评论【我刚看完的时候也很想赞的
  • 58
    女乘客不应该动手打司机,女乘客是导火索
  • 52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46
    昨日跟一出租车司机聊,他很干脆的认为是司机主责,虽然那个女人也有责任。他说作为驾驶员在这种情况下的第一反映应该是马上减速并找地方停车,保证安全后再处理纠纷。他用了一个词,他说这是我们司机基本的职业素养。
  • 41
    对于一个航空人士来说,点赞第一的留言是极其不准确的。
  • 37
    有一种对司机打方向盘的解释是,司机想制造一点小事故,惩罚那个乘客(因为如果没有出事故,以目前国内警方的尺度,即便报警,这个乘客打闹司机也不会受什么惩罚,最多口头教育之类),但是没控制住,酿成大事故。
  • 28
    我觉得司机被打后失去理智了,就是故意想给这个打他的乘客一点颜色看,结果彻底失去控制造成悲剧。而且他都没有刹车一直在踩油门。
  • 25
    我也感觉司机当时是气晕了,或者被打蒙了,而且整个人处于极度气愤中,分不清方向了,生活中这种事并不少见,我不知道是科学现象
  • 24
    点赞最高的红烧带鱼的说法貌似已经有人辟谣了,司机被打时头部旋转的速度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
  • 24
    我还是觉得主要责任在那个女乘客
  • 22
    赞同楼上观点。司机在连续向右还击的过程中产生了右转的错觉,所以想要把方向盘扭回来。他不至于因为和乘客冲突而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当然,遇到类似的情况司机应该及时刹车,而非分散注意力与乘客纠缠。
  • 20
    看视频的时候最迷惑的就是司机最后往左打的那一把。但是微博上但凡有人提出这一点,别人都会群起而攻之,说持这样观点的人阴谋论。…大家只是怀疑,有没有盖棺定论,但是网友一片骂女乘客的声音,觉得司机没有任何过错,反而是怀疑司机的人“阴谋论”、“内心黑暗”。呵呵
  • 18
    说司机主要责任的明显把司机的工作职责搞错了。飞行员为什么不可侵犯,驾驶舱为什么要封闭,因为飞行员是开飞机的,同理驾驶员也是开车的,他只负责开车。乘客如果对司机有意见应该去公交公司投诉,侵犯司机驾驶权的行为如果发生在飞机上那就是劫机。谁是主要责任,还不明白吗。
  • 15
    我觉得可能是司机已经被打得失去理智了,人已经被打懵了,用手机打的头吧,被小孩子不经意打过就知道被打头是多么痛!所以我宁愿这样去理解司机的行为,而不愿意相信这是司机的故意为之!!!
  • 14
    谁的责任我无法说清,但是司机向左打的这把轮我个人觉得不是无意识行为个人比较赞同是司机想制造一起小事故,结果事件失控了,最终酿成大祸!
  • 12
    14名无辜的乘客,或许有权向公交公司以及打人乘客家属双方面申请民事赔偿,毕竟这两位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我猜想14名乘客未必完全没有劝阻,估计是太激烈了劝了也听不进去吧。所以每个人都认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在现场该怎么做,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不要做键盘侠或事后诸葛。昨天看到一位女公交司机也是类似纠纷老年乘客对她动手,女司机说谨记万州事件忍住内心的光火,最终停车报警成功解决。司机记住了乘客为什么还是记不住呢?
  • 12
    有什么可争执的,女乘客主责,司机次责
  • 12
    习惯了利用乘客冲动索取赔偿的客运公司,这次司机没把握好力度掉江了。
  • 11
    小编你没试过在愤怒的情况下头脑空白一片吧?那找次试试,司机打呔是空白头脑没意识发生的动作
  • 10
    当时看到视频时,我也觉得司机这个行为非常奇怪,现在猜想是否是一生气想干脆出个车祸停下来,但是一下没控制住导致自己也没想到的后果。当然这也只是猜测。我还是觉得司机是有责任的,但是女乘客责任也不小
  • 8
    就是司机处置不当,司机和公交公司要负主要责任
  • 7
    如果我根据自己平时的状态想一下的话,被手机砸头两次,因为太生气而不能短时间恢复理智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这两天报道的那个女司机遭60岁老汉抢方向盘后理性地刹车、报警,最后气到大哭。但是所幸在紧要关头她的理性战胜了感性。反观自己,以后每次的决定也都要考虑好相应的后果了。
  • 6
    逻辑是一想就通,原因却难以简单归结
  • 4
    我觉得不用管司机为什么猛打方向盘(像网上解读的那样),司机与乘客互殴,车上竟然没有人阻止,这点让人很纳闷,而且司机做法不妥,但不知道司机当天状态如何,女乘客的行为是不是火上浇油。作为乘客,还是要遵守规则。深度分析可能会涉及女司机刻板印象和规则的重要性吧。
  • 4
    这个细节大家都在议论。周末还和家里的小学娃娃一起讨论,如果我是这辆车上的坐过站的乘客,司机,其他乘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孩子一起通过血的教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
  • 4
    事件出来后,看到大部分人都在指责女司机,真的很生气,这是对女性的歧视。别说这件事跟人家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那也不能因为是女性,就那样不带脑子的谴责吧。感觉在中国,女权运动存在感很微弱啊
  • 3
    跟读了虎哥近一年 但这次无论如何我没法站队虎哥的观点ᵋ?ᵌ且不论现在还无法判定司机的“附加动作”是否故意为之 但作为公众舆论导向的职责 难道不应该是提倡正确的公共道德观吗?如何去从视频上去还原责任主次那是福尔摩斯们该做的事 媒体人的责任是引导公众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否则和杀医伤医事件时那些去挖掘所谓悲情故事的不良媒体又有何区别
  • 3
    司机在被大妈当众谩骂和掷物过程中,身心受到极大侮辱时,血是往头上冲的,哪还能清晰的判断方向?在那一刻,他右手边是他的敌人,他把方向盘往左边打,实际就是一种本能的躲避和防御动作。只是用在方向盘上,就出事了。这个大妈对人的刺激实在太恶毒了。
  • 3
    人在遇到不可思议的突发事件时容易发懵,再加上愤怒情绪的影响,理智和判断力很容易产生严重失误。尤其在是高速开车的时候,当身体动作幅度大就会对前进方向产生误判。虎哥不要过度解读了。不相信的话你开高速的时候晃动两下脑袋试试(注意安全
  • 3
    长达五分钟的理论争吵,司机没有用更理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避免悲剧,乘客没有强行制止,我感到遗憾。针对前排的某条留言,我觉得就算是有影响力的媒体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没错啊,虎哥都说了是一家之言,要不要选择相信还是在于受众自己。根据虎哥对外媒报道角度的分析和对事件的评价,我觉得自己有了论文写作的新方向:谈新闻报道对网络言论的自净作用;自媒体时代,受众如何看待媒体的舆论导向
  • 3
    其实我一直也是纳闷为什么要往左打方向盘。主责的确应该算在司机头上,女乘客只是导火索。
  • 2
    为什么怪司机?没有乘客的无理取闹会有司机的奇怪行为?根据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为何事故由司机承担。早知道,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 2
    这种事,想发生了也避免不了,讲什么都无济于补,该吃吃,该喝喝,该赔赔,该上班上班。点了这个赞,下篇文章见。什么加速度,真的假的又如何,明天照样骑着电动车去上班,忍着经理唠叨完成工作,月底发完薪水,还了房贷接着干。
  • 2
    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死者安息,我们活着的人能从中学到什么,公众是否反思自己,执法部门是否能做到公开透明,这对于接下来的这一秒是至关重要的
  • 2
    官方“各打五十大板”的定论,也许是为了能让遇害者家属多拿到一点点赔偿。
  • 2
    掴念guai……
  • 1
    司机即使松了油门,惯性还是会让车继续向前。我觉得公交公司有很大的责任,它没有培训司机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 1
    点赞最高的评论虽然有人辟谣了,但是看高赞还是能看出大家宁愿信善,音影清楚的完整视频反正官方是不公布了,很多细节无法界定,所以对于公众来说这也只能是死无对证的一桩悬案了。赞成虎友那句,一本万利的解决方案胜过纠断是非!
  • 1
    司机应该是下意识的要躲开女乘客再次击打,所以才往左打方向盘,结果用力过猛,造成这么严重的悲剧!罪魁祸首是这个女乘客。
  • 1
    我觉得司机在与乘客发生冲突时,如果能多为车上的其他乘客着想,将车停在路边,解决好冲突再行驶,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件事,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人利益相关时,一定要有忍耐力,多关注他人的利益。
  • 1
    在危机中出错也很正常,这个事件主要女乘客的责任,如果她不乱来,司机就会好好开车。而且不能因为其他点来模糊最重要的那个点。
  • 1
    虎哥一贯理性,故我对最后一个结论也无敌意~其实在昨天之前我也这么想,太奇怪了~但是,昨天在跟家人比划比划时候,自己出现一个惯有动作,右手攻击后的左手格挡,很顺,不能说我每次都这么打,但是有时候真会~责任认定上我认为司机难以免责,但是,也不需恶意判断。他既然没有刹车,应该也就没有要主动撞护栏的意思。但是为啥会出现奇怪的动作,惯性也好,气糊涂了也罢,都不是现在讨论能有用的。每个人都有犯傻的时候,我们该讨论的是一本万利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偶然行为的结局~不管是乘客计较,还是司机失误,他们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了,我们还能苛责什么呢~像外媒一样冷静的看待~
  • 事故当事者三方(司机 女乘 其他乘客),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改变当时的态度,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或打斗双方一方停手,或乘客劝阻… 难道其他乘客不应作为?
  • 诶悲剧已经发生 要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 遇事要清醒!安全第一!最近每天出门前都告诫自己 安全第一!还有虎哥 双十一 期待地搓手手
  • 不管怎么样,快停车就好了
  • 司机应该不是故意的转方向盘,是潜意识里要躲开攻击
  • 这是虎哥最棒的一篇,有英文解说,有原文翻译,有自己的观点,犀利有理,清晰简洁,很好!
  • 司机的头脑是反智的
  • 在视频的最后最后,司机有往右回轮的动作,所以我相信司机不是故意撞护栏的,只可惜最后的回轮为时已晚
  • 我现在都把虎哥的新闻解读当上课案例用,很好。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