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伟大的经济卫国战争(上) | 顾子明


还记得5年前玩过的一款名为钢铁雄心3的游戏,苏联的第一个剧本就是1936年。而游戏开始后,扮演“沙皇”斯大林的玩家会有一个选择,是否发动“大清洗”。

如果按照历史进程选择了“是”,那么大量的苏联军官将被清洗,苏联的军队的战斗力会迅速下滑,不过未来几年,会有大量的优秀将领填充其中。

如果选择了“否”,虽然短期内能够维持住苏联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国家凝聚力”会非常的差,希特勒还没打到斯大林格勒,系统就会判定失败。

恩,我在那个时候,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清洗”。


不读权威人士的著作,就不配谈中国的经济。

昨天的文章的结尾时,政事堂强调了权威人士的一个重要观点: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跟着政事堂这几年看中国经济的读者们,一定会发现最近一年多的改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陷入困局之后被倒逼的。

如果没有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的过山车,没有下半年的国家队救市被坑,没有年底熔断机制下的纷纷跌停。证监会一大批的腐败蛀虫们会被揪出来么?刘主席能够力挽天倾,成为英雄的救火队长吗?

如果没有“妖精”、“害人精”利用险资横行无忌,如果没有万能险的杠杆撬动股市,如果没有野蛮人的推门。保监会能搞出大地震,落马了首位中国金融系统的正部级官员么?

如果没有规模超过银行规模的影子银行、如果没有肆无忌惮的P2P金融和小额贷、如果没有挑战央行货币职能的比特币和ICO。郭主席会临危受命执掌银监会么?一波波的强势监管文件能够迅速出台吗?

如果没有两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流失,如果没有一波波的巨鳄通过内保外贷向境外逃汇,如果没有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这个庞大而有力的组织,会横空出世吗?

所以,看看昨天最后列出的那份名单,你就会明白,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用春秋左传来说,叫郑伯克段于鄢。


二战之前的苏联,除了人口多地盘大之外,在西方列强中属于战五渣,不仅输了一战的德国,能从苏联那里获得割地赔款;刚刚建国的波兰都差点打到莫斯科,并拿到了割地赔款;甚至芬兰、罗马尼亚这种一战后刚建国的弹丸小国,都能从苏联那里拿到割地赔款。

苏联如此不堪一击,是因为其他的西方国家都是工业国,而他却是一个木犁耕作的农业国。

当年玩钢铁雄心3的时候,游戏起始时间是1936年,作为一个“穿越者”,我自然知道:

3年后,日本百万关东军会在诺门坎进行一次突击,如果不能狠狠的给日本人一个教训,那么日本军部里面陆军就会压倒海军,执行北上计划与德国分进合击,而不是去珍珠港惹美国。

5年后,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希特勒,率领着他的钢铁洪流和一众仆从国,会以如入无人之境之势突袭苏联。

这个时候我作为斯大林,率领着一个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怎么打?

苏联的周围被一群敌对势力所包围,因此,能依靠的除了战略纵深和寒冬之外,也就剩下我自己了。而且这五年的准备时间,还有两年是靠把波兰卖了换来的。

所以,我一定会大清洗那些连芬兰波兰都打不过的旧将领们了,树立权威并进行舆论的管制,否则,希特勒来的时候,这些将领们大部分都会变成高呼“Sir this way”的带路党。

而且,我一定会自然会控制资源,用来向西方国家购买生产线,发动广大农民加入工业化进程,全面发展工业化。

而拥有着无尽人力资源和广袤土地的苏联,完成工业化的结果,就是在二战之前几个士兵一条枪的苏联,变成了二战后令全世界震惊的钢铁洪流。


如果说,坐在电脑桌前的我所扮演的斯大林,知道希特勒上台之后,苏德必有一战,所以抓紧积极备战。那么权威人士,在美国的“普特勒”上台之后,他又在准备什么呢?

如果细读权威人士的著作,大家就会知道他认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定位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1)中国要加快调整储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成为内生性的需求大国,为全球提供巨大市场。

(2)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和国内资源禀赋相匹配

自加入WTO之后,中国逐步向一个外向型贸易国家转型,成为了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可是在权威人士的方案里面,未来的重点却是成为内生性的需求大国、产业结构和国内资源禀赋相匹配,一副未来要“自产自销”的姿态。

正是为了这个实践,十多年前,象山的黄市长就肩负使命去了重庆做试验田,五年前,诸暨的陈书记去了贵州,三年前,南通的陈书记去了云南。

恩,就在刚刚公布的全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包揽了全国前3名。

对此,用权威人士的话说:

在新的环境下,中国要反思赶超型的工业化路径,努力走出一条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和形成创新能力的路径,同时用和平方式与资源供给国家形成互惠互利的战略分工。

国内国际,孰重孰轻?显而易见。

只提与资源供给国家合作,却不谈融入其他发达国家市场。而且,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地就是美国,同时,全球能够封锁我们原材料供应的也只有美国。

那么,权威人士的“备战”,还能是在防谁呢?


权威人士认为:世界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的原因,是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要知道,两百年前,鸦片贸易与英国的舰队轰开了中国的贸易大门,世界的经济重心西移;一百年前,大萧条和欧战让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向美洲;那么,大萧条的一百年后,全球的经济重心又会从美国转向哪里呢?

答案必然是中国。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之初,纳粹大军对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大军压境,苏联发达的欧洲领土几乎损失殆尽。

而苏联能够打赢对德战争,依靠就是其独立而完善的工业体系,德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虽然单体性能优越,但是苏联把大后方的生产力完全动员了起来,工业化将大后方的农民变成了工人,无数的坦克从流水线上奔腾而出,在数量上对德国形成了绝对的碾压。

那么如果按照权威人士的理论,假如出现经济危机,或者中美经济转移时出现贸易战,那么我们怎么办?

恩,就像伟大的卫国战争一样,中国廉价的工业品与西部内陆庞大的内需,将是中国人民打赢这场经济战争最有利的法宝。

所以,未来刺激中西部的消费市场,将是长期的国策。通过推动原本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发展,让最关心的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是能否打赢未来经济战的关键。


因此,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政事堂对吉利汽车、格力空调、海尔冰箱等独立自主的国内消费类电器企业,长期非常看好。

恩,至于大家都关心的房地产,则留在下一期介绍。

敬请期待:即将到来的伟大的经济卫国战争(下)

2017-11-02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