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两点,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一场中国经济界的重磅会议。
这场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研讨会,由经济50人论坛举办,官学商三界群星云集,樊纲主持,吴敬琏、楼继伟、易纲、林毅夫、白重恩、杨伟民等重量级人物出席并讲话。
再加上日理万机的刘鹤副总理的出现,因此也吸引了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的集体注目,今天论坛的发言稿在微信群里面被广为流传。
尤其是此次论坛上,吴敬琏提出的,“大量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提出的,“行政手段去产能,这是计划经济”;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提出的,“长期应该逐步淡化并取消国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类”等大量的观点,与现行的行政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别。
再加上最近关于国企民企的大讨论,因此一时之间,此次论坛的演讲文件迅速被广为流传,各类对论坛的“矛盾冲突”解读也在迅速发酵。
以下是中国CF40整理的部分讲话内容,如已读可越过: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在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时代仅仅是简政放权还不够,需要同步地推进减政减权减税减费的改革。减政就是要减少政府机构,各级行政单位应该减少行政层级。现在是五级行政,应该逐步改为三级行政,中央、省、市(县),市县同级,大幅度减少乡镇和行政村的建制,适当增加城市建制。减权的核心是减少政府决定资源配置的权力。如果在三级行政的架构下,县区政府可以不再负责辖区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投资,主要应该负责本级政府应该负责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大规模的减税减费。
以上内容转自CF40
在政事堂看来,单纯看这些摘要和劲爆的观点,意义并不大,想要理解此次的经济重磅论坛,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回到50人论坛创办的1998年,去寻找建立论坛的初心。
20年前,是1998年,那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风暴和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在内忧外患的联合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再加上国企改革引发的大下岗,经济学界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前景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当时,很多学者非常悲观,认为按照经济学的规律,自改革开放以来,20年改革的高速增长已经结束,增量已被瓜分完毕,中国将进入存量为主的,低速增长的结构调整期。
对此,今天论坛主桌上坐在中央的刘鹤和樊纲二人,在二十年前,面对学术界的悲观情绪,两个人在木樨地一家小快餐店,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经济学者之间对经济形势讨论的平台,决定发起中国经济50人论坛以正视听。
之后,两人联合举办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学术研讨会,会上,刘鹤坚持中国经济会有光明的前景,他批评了悲观论调,认为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将会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新的引擎。
而现任的央行行长易纲,当时刚回国,和当年的刘鹤一样,自然也不用担心他的发言引发市场动荡。他借着刘鹤继续发言,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还有五大空间,当时中国的经济减速,只是在熨平经济波动,是“短期问题”。
两人认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 调整经济结构, 以保障中国经济高效可持续地增长。
最终,历史证明了刘鹤、易纲和樊纲的判断是对的,在50人经济论坛成立之后,中国在对内一系列改革,对外进入WTO,迅速开启了新的高速增长模式。1998年的这场改革,就像其20年前的改革开放一样,奠定了后20年高速发展的基础。
而50人论坛也从一个学术论坛,逐渐成长,培养出了副总理、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等共和国多位经济界的舵手。
而今天,也就是50人经济论坛的20周岁生日的时候,随着贸易摩擦的升级,国内经济出现起伏,部分经济学家又开始了二十年前的悲观。
本来,随着论坛的发起者刘鹤逐渐身居高位,后来他不再参加每年的年会。可是,这一场中国经济50人论坛,他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来了。
而且,他听完了吴敬琏吴老的演讲,才匆匆离席,去参加下一场的公务活动。
说起来,本次50人论坛有一个特色,上主坐上的嘉宾,除了资历足够老的吴敬琏之外,被楼继伟、白重恩等代表的清华经管,林毅夫、易纲等为代表的CCER,以及陪坐的李扬、郑新立等为代表的社科院,这三大机构几乎包圆了。
而一直被各类机构评为中国经管排行第一的北大光华,却缺席了。
对此,也许从北大光华的两位大佬,厉以宁大战吴敬琏,和张维迎大战林毅夫的两场大辩论中,我们就能嗅到什么。
1978年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启,在改革逐步向城市推进的过程中,决策层仍然处于前进的方向进行反复的讨论。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一句纲领性的话:“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价格体系的改革则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个中心,一个关键,两者的不同,也引发了经济学的理论界两个针锋相对的流派,一个是厉以宁为代表的“企业主体改革”,一个是以吴敬琏为代表的“整体协调改革”。
两位大国师的主要分歧点,在于厉以宁认为通过体制改革,改企业股份构成以增强企业活力;而吴敬琏认为通过价格体制改革,通过市场竞争改进企业的生存环境。
因此也就留下了“厉股份”和“吴市场”的两个外号。
在80年代的改革中,“厉股份”一度获得支持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在93年新一届政府换届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郭树清、李剑阁等人的“整体协调改革”的方案被中央重新采纳。最终,在这一套“整体协调改革”的思路下,开启了90年代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整体改革。
所以,最终在回到此次论坛,目前网上有些关于此次论坛的争吵,多半是对经济理解程度不够,或者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不够。
当年“厉股份”主张靠经济高速发展,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推进“水涨船高”,而“吴市场”主张靠经济紧缩,淘汰无效企业从而“水落石出”。
所以,按照这个主线把这些主坐念稿的大佬们的话,重新梳理一遍,除了林毅夫不痛不痒说了几句,主张继续走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将在2025年变成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大责任之外。
从吴敬琏主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到楼继伟提出的坚持供给侧改革和不能搞混野经营,再到白重恩主张的杜绝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最后是杨伟民提到的由市场配置资源,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50人经济论坛主桌上大佬们的思路,都是一脉相承的,依然是沿着之前市场经济派的观点,主张通过紧缩经济,将无效企业淘汰出清之后,再交给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因此,那惊鸿一睹,可能也是在表面政治态度。
所以呢,目前依旧死守着落后产能企业家们,不要被近期一些会议释放的利好信息误导。政事堂建议还是尽快出清自身的落后产能,转向符合市场资源配置的新动能。
至于这些新动能在那?其实早都写在了十九大的报告里面了。
-
艳阳天作者
-
一路前行作者
-
宣至秦作者
-
宇顿作者
-
周玉林作者
-
东作者
-
?
-
东党书记
-
A007岳发金作者
-
雅柯作者
-
黄河
-
默默虔诚的仰望作者
-
刘文科
-
苟住等我出无尽作者
-
陈志浩作者
-
我就是我作者
-
Dovah作者
-
虞三木作者
-
史超杰
-
凉年
-
秦天绿洲
-
勇敢的心
-
Max作者
-
A?!作者
-
Gonban作者
-
马先生
-
白云深处作者
-
yi'guo作者
-
抱元守一作者
-
刘鹏
-
工哥
-
无声的风
-
假如我是高手作者
-
墨文近卫作者
-
田溪作者
-
Lance作者
-
郗鉴作者
-
罗文然
-
阳春有脚 天马弗羁作者
-
Tommy
-
李晶
-
海洋作者
-
CCER作者
-
Bailey*贺柳
-
慕少艾
-
盛迁作者
-
作者
-
韦球超
-
张凡作者
-
盟主
-
王
-
骆驼?
-
fox作者
-
无夜沉梦
-
平和的心
-
Tim LIU
-
骋怡?作者
-
Yellow
-
老贾
-
海之滨【Albert】
-
王新合
-
菜团儿作者
-
幻梦
-
一品江南_品牌设计
-
秦道强作者
-
老樊
-
夜读
-
在路上
-
官人
-
失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