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的新闻传播的很火,从一开始的一方说辞照片等,到后面网友通过墙外渠道转发的现场视频等各方的信源观点视频证据一起,导致所谓外交部的严重抗议一眼被看穿是因为大和尚去了瑞典,国内向瑞典方面试压。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网友认为同样的行为发生在瑞典,中国人看到后觉得瑞典警方按规矩办事值得肯定,而国内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但警方遇到如高铁占座无赖等行为的时候,却显得无法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网友们的愤怒或者潜意识里都认为事情应该按照规矩办,以耍无赖自残等各种方式来寻求自己利益满足在国外看来是一种威胁,实际上也确实是一种胁迫,应该被强力机关打断。这么来看,国内的医闹、去学校闹等等,因为没有涉及到群体性事件没有威胁到当地地方政府的维稳高压线,一般去处理的公权力只会选择息事宁人,让实际受害方满足施害人的要求,俗称和稀泥。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契约精神对法治精神的亵渎,更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逆淘汰。让遵守规则的人变成吃亏者变成受害人,让不遵守规则的人通过一哭二闹三上吊得到利益满足,那么,这种行为以后就会通过传播与效仿得到社会活动的强化。
第二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塔西佗效应和斯德哥尔摩效应的综合出现。很多网友们口口声声不相信官方信源,但一旦涉及的领域不是自己熟知的社会领域或者不通过翻墙阅读国外的当事人信息无法做出判断时,人们又下意识的等待或者期待相信官方权威发布的信息。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以事实为准绳,逻辑为框架,来推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这是理性看待一件公共事件的正常方法,如果连深入挖掘各方信息来还原事实都做不到,只以有限个别的信源作为判断事件走向得出自己结论的方式,是不客观不理性的。从网上的评论答复来看,相对来说更年轻一点的群体似乎更容易受到煽动性标题、夺眼球内容的鼓动,在传播环节中发出了该信息发布者希望听到的声音,而较为成熟理性的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各方当事人的描述与现场视频,归纳分析还原当时事实情节,并辅之以瑞典社会管理此类事情的经验与逻辑判断,得出自己的观点。
陈寅恪先生在1929年为王国维先生纪念碑所作的铭文中提到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以此次事件后的网络传播过程来看,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陈寅恪先生在1929年为王国维先生纪念碑所作的铭文中提到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以此次事件后的网络传播过程来看,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