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本系列的第七篇,主要讲的是分析古代的门阀政治,根据之前的投票结果,决定增加一些辅助阅读。
中国古代自三国之后,有两段大的历史。
一个,是隋唐之前的门阀时代,一个是自五代之后的财阀时代。
两者最直观的差异,在于其传承机制。
门阀会以“父子相继”的方式,传承给儿子、女婿甚至义子,有着非常明确的传承脉络。
而财阀多以“兄弟相承”的方式,在师兄弟、同乡、同榜、同僚之间传承,传承的机制会非常的复杂。
今天先简单聊一聊门阀政治。
依靠血缘为纽带门阀政治,从姓氏上基本就能分辨出来,譬如三国演义里面,除了罗贯中虚构的曹豹(草包)之外,书中姓曹的基本都是曹操阵营的。
而且,政治势力的传承也都是靠着血缘进行的。
曹操死后,曹操麾下的各股力量认可的不是汉献帝而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司马懿死后,忠于司马懿的各股势力选择忠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而不是曹魏政权。
孙坚死后,其部曲虽然回归袁术,但孙策独立时他们却一呼百应。
更不要以为刘备死前跟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真心话。诸葛亮专权没关系,但如果敢自立,保准被刘备麾下的各股力量围剿。
而整个三国当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的袁绍,祖上四代有6位三公(副国级),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这使得袁绍本人虽只是渤海太守(河北省沧州市市长),但袁家故吏韩馥冀州牧(河北省省长)却要在袁绍面前低三下四,甚至袁绍可以利用家族势力直接吞并自己的直属领导。
而到了东晋,中国的门阀政治到达了巅峰,写《兰亭集序》的王羲之不仅是一个的文学家,还是东晋手握军政大权的重臣,他的高位并不是因为文采好,而是因为他是琅琊王氏的子弟。
王羲之家族几乎控制了东晋的朝局,其伯父王导是东晋政权的主要奠基人,就是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另一个伯父王敦,差点让司马家把帝位让给他来坐坐。
而王羲之的老婆,也是东晋另一个顶级家族,太尉郗鉴的女儿。
而跟王羲之一起在兰亭“流觞曲水”的谢安,就是刘禹锡笔下“旧时王谢”中的那个谢,作为是淝水之战东晋的总指挥,他的麾下拥有一支忠于陈郡谢氏的部队“北府兵”
因此,那一场在兰亭的文人聚会,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不带东晋司马皇帝玩的一场北.戴.河.....
而门阀政治,有着非常明显的利弊。
有利之处,在于门阀政治的“素质教育”非常容易培养出超级精英。
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汉朝的卫霍舅甥、班氏三杰,三国的曹氏父子、诸葛兄弟,到东晋的王导谢安,一代代的超级巨星们将黑夜照如白昼。
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投笔从戎,鞠躬尽瘁,官渡肥水这些中国历史上最璀璨和浪漫的故事,95%以上的精彩典故都发生在门阀政治期间。
而且,门阀政治之下的庄园经济,也很容易诞生强势的军事团体,使得国家一直处于扩张的状态。
哪怕是五胡乱华时期,南方依靠着北府军最起码在被血洗之前能保住东南半壁江山,北方的门阀更是同化了入侵的少数民族建立了隋唐,根本不像财阀政治的宋明那样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不堪一击。
但是,门阀政治的弊端,跟有益之处同样的明显。
由于门阀之间很容易形成联姻与联盟,因此内部竞争就会逐步消失,政治领域丛林法则的消失,很容易形成资本之外的能力等于零的情况。
就像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是大将军的骑兵参军,到了打仗的时候,连自己的官职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管了多少的骑兵部队。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11》
尤其是到了门阀制度高峰的东晋,“只看门第不看人才”成为了常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形成严格的姓氏等级制度.
政治上,社会人才流动性被门阀终止,经济上,门阀的庄园大规模土地兼并,使得各类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引发政局的混乱不堪。
所以呢,回顾中国历史我们就会明白,能够在逆境之中集中力量、在扩张之中调集资源的门阀政治,只有在特定时期是有益的。
而一旦令其门阀长期控制朝局,王朝很快就会从内部腐化,并迅速引发国内的混战。
而中国的历史也决定了,随着隋唐结束,一旦当中原王朝的扩张脚步停下来之后,政局也就会迅速从汉唐的门阀政治,转向宋明的财阀政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冥冥之中,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嗯,下一期,讲财阀
-
王宇
-
郭正阳
-
王健作者
-
卡匹迪恩
-
贞心无妄
-
Tom~强行天下作者
-
cheny
-
WXy作者
-
DannyZhang作者
-
丁相斌作者
-
Levin
-
清心悦行
-
北极圈
-
一粟君作者
-
༺ཌༀൢCompromiseༀད༻作者
-
wu頔
-
李凯
-
尹鹏飞
-
杨先森
-
知守
-
海之滨.Albert
-
BrianYang
-
贞心无妄
-
惠苗
-
龙飞虎
-
Xueli
-
子鉴
-
永石
-
闫启
-
bob
-
晓有岚清
-
徐贤
-
&深蓝色&